議漢字簡繁時常見誤區
本文意在總結人們在討論簡繁漢字問題時常見的一些誤區。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這些誤區,而有誤區的人也未必就有全部。但我相信,不論對哪一方來說,本文均有益處。
-
以爲簡繁之分衹是字體之分。
這個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誤區了。然而很不幸,課本還在不斷散播這個誤區,導致愈來愈多的人這樣想。甚至有人妄圖用計算機字體來進行簡繁轉換,實在滑天下之大稽。
先來說說什麼是“字體”。字體,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在這些寫法之下都是這個字。
例如王羲之寫的是某個字,柳公權寫的也是某個字,我們在研究的時候會將它們看作同一個字,並有唯一的“正字”用來標識。
然而,簡化字卻並非如此。它會粗暴地將原本不同的幾個字合併成一個字,也會將一個字分散成多個字。參見https://code.google.com/p/open-chinese-convert/source/browse/data/scheme/st_multi.txt
簡繁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所以不是字體的區別。 -
混淆簡繁之分和地域用語之分。
這是第二常見的誤區。此誤區甚常出現,例如維基百科的一些頁面。
這個問題常見於民國退至臺灣後,共和國和民國各自對西方的新用語所進行的翻譯。以計算機術語爲例:- 英文名稱:bus interface server
- 大陸翻譯:总线 界面/接口 服务器
- 臺灣翻譯:匯流排 介面 伺服器
不論翻譯如何,得到的均衹是漢語文的叫法,你可以把大陸的翻譯寫成傳統漢字/繁體字(總線 界面/接口 服務器),也可以將臺灣的翻譯寫成簡化字(汇流排 介面 伺服器)。
本問題很好理解,而理解之後也就明白區別在哪了,自然便能用對。衹是許多人囿於“習慣”而不願意改口。 -
混淆簡繁之分和正異體之分。
這個問題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然而內心中確實有此想法。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爲和為。這兩個字都是“繁體字”,但它們互相爲“異體字”。本概念可參考這篇文章。 -
以“不方便記筆記”爲由反對恢復傳統漢字。
該問題見於絕大多數簡化字使用者。究其原因,還是文字教育工作的不完善。
絕大多數簡化字使用者無論是在何時何地,均是一套字走到底,最多在潦草和工整上進行略微取捨。
而傳統漢字教育中應當有一環即是減筆字。不同人的習慣不同,所以每人習慣的減筆字也不盡相同。且不會有人去試圖統一減筆字,因爲大家都知道這衹是速記符號,給他人看的都是整理之後的正字。
某見到的大多數傳統漢字/繁體字使用者,均是如此:知道什麼時候要用正字,什麼時候不一定要用正字;知道正字如何寫,也知道如何速寫。
例如某自己的筆記中,便是減筆字和英文縮寫混雜,字跡潦草,他人難以辨識。
逸事:死鎖之銳捷與AP
本文早就想寫了,但是直到寫這篇文章時纔決定要寫下來。
這件事發生時,我所用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7 64bit Home Premium。
我們學校的上網方案採用的是銳捷。
銳捷上網撥號要用它的客戶端,而用電腦共享有線網絡當AP這事也是完全正常的。
本來銳捷客戶端是它的客戶端,使用完全正常。我嫌每次共享網絡都要自己敲一大串命令費事,也爲了給別人設置方便,就寫了個批處理文件來解決。
問題就出在這裏:一旦在開啓銳捷客戶端的同時運行那個批處理,就會發生死鎖。(從彈出UAC提示到客戶端窗口打開,中間需要一段時間,就在那段時間/UAC提示之前運行批處理)
具體表現是:銳捷認證成功;批處理的執行窗口沒有內容,但不會自動關閉;關機永遠無法完成,除非手動斷電。
這個現象經反復測試,每次都會重現。
我猜想原因是銳捷要使用網絡設備,於是進行某種程度的加鎖;而做AP的那個腳本使用Windows(Windows Vista起)自帶的一個叫Microsoft Virtual WiFi Adapter的東西,事先也要加鎖。這兩個動作導致調度出現問題,最後鎖上釋放不掉了……
有更清楚者望告知,謝過。
逸事:winsock導致網絡連接異常
(本文實寫於20140701)
昨天艾寧拎着電腦說上不去網,我就順手一查,結果發現這個事。
幾個基本情況:
操作系統是Windows7 64bit Home Basic,360之類的東西在我的勸說下卸載了,殺毒/反間諜軟件用的是微軟的MSE和Windows Defender。
之所以說是異事,因爲本身它有網絡連接,甚至共享網絡(通過自帶的Microsoft Virtual Wifi Adapter)給手機當AP時,手機都可以正常上網。
在確保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月底了,流量還有不少,就用我的手機當熱點),測試了一些命令,可以訪問因特網:
- ping
- tracert
- nslookup
- ftp
上面幾個命令發送了ICMP、UDP、TCP數據包,均可以訪問,說明並沒有哪個地方對特定類型包進行過濾。
本來還打算試試SSH,但是沒有合適的工具。抱着碰運氣的心態裝32bit的cygwin(沒有64位的包),嘗試ssh說無法解析,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又給刪掉了。
這裏有一個好玩的事:在*nix下,traceroute/tracepath使用的是UDP,而windows的tracert命令發送的是ICMP包。
但是當使用網絡瀏覽器時,不論是HTTP還是FTP都會出問題。
最後上網搜查一番,查到了一條命令:
netsh winsock reset
本來衹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結果還真就有用……
再細查,這條命令的作用是重置winsock。所以我就奇怪:winsock是何方神聖,會引起這麼大的問題?繼續翻閱資料,發現這貨其實就是windows的套接口API,原來叫Windows Sockets API,後來嫌長就給縮短了……
修復了這個問題之後,我仔細問她究竟做了些什麼。結果發現:她什麼都沒做……且網上搜到的那些文章也都說是莫名其妙就出了問題。
所以……原因完全找不到,也不知道這個問題下次什麼時候會發作……
再加上windows經常出現的奇怪死鎖現象(見這篇文章)……
三分慶幸:幸好不用windows多年了……
七分憂慮:windows上究竟有多少預料外的事會發生……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sock
http://my.oschina.net/u/246088/blog/71531
http://biaobiaoqi.me/blog/2013/04/23/winsock-kills-internet/
另,如有哪位知道原因,煩請賜教,在此謝過。
“連”與“聯”
“連”和“聯”是兩個很神奇的字:當你分開看的時候,明白它們的區別;但是當你看到它們作爲成分的詞時,你往往會忘掉它們的本意,進而搞混。
有此感慨是因爲三個詞:互lian2(連/聯)網、物lian2(聯)網、車lian2(聯)網。
說實話,我覺得祇有互lian2網算得上是個“詞”。這並不是因爲後邊兩個由我國“創造”,而是由於它們兩個根本就是錯誤的,原因見下。
先用常見的詞來描述一下兩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連,連接;
聯,聯合,聯繫。
不論是“互聯網”或者“互連網”,均可解釋通:
- 互聯網,互相聯繫的網絡(或其構成的網絡);
- 互連網,互相連接的網絡(或其構成的網絡)。
而後邊兩個,按照我朝專家給出的說法,分別應該解釋作:
- 物lian2網,將家具等物品全部連上網絡,以便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控制,比如開燈;
- 車lian2網,將你的私家車連上網絡,以便通過網絡來導航、跟蹤丟失等。
讓我們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一個簡單的抽象:將某物連上網絡,以便通過網絡操作(做一些需要網絡的事)。
看到了麼,“連上網絡”,這是它們兩個的意義,很明顯和“連”更親近麼,而和“聯”這個東西關係不大。在此解釋下,“物lian2網”和“車lian2網”應當寫作“物連網”和“車連網”。
當然,由於這兩個東西實在不值得稱爲新概念(哪怕是當年剛提出時),而僅僅是三個字(修正後的三個字)的意義組合(即“字組”),我個人傾向於忽略之。畢竟,在現代(白話)漢語文情境下(若一個字組被當作名詞看,它的前半部分會被看作是定語,而定語後邊的是它所描述的東西),xx網描述的是一種網絡,而這兩個概念描述的並不是一種新網絡而衹是一種狀態或者行爲。
然而追溯本源,“物lián網”英文本爲Internet of Things (IoT),粗略直譯則是“物件/物品的網絡”。其所要追求的特性乃是各個物件可互相交流數據,並且採取合適的行爲,並非是前面所述專家所說的那麼簡單。由此觀之,取“聯”字更爲恰當。“車聯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