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able_bottom

标签云
Table_bottom

分类
Table_bottom

声明
文章若未特別註明,皆採用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請自覺遵守
Table_bottom

鏈。。。
Table_bottom

存档
Table_bottom

匆匆过客
89022
Table_bottom

功能
Table_bottom

互聯(Federated)社交網絡

2019-04-08: 本文亦在我的新博客

 

(本文亦在我的wikiblog中)

 

互聯社交網絡是除了互聯即時通信系統/IM以外的另一主要互聯系統類型。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系統的人可以類比互聯的效果爲:直接在新浪微博關注騰訊微博的人(而不需要去騰訊微博重新註冊賬號)。

之前在跟人介紹時,我發現有人會將互聯系統和SSO的效果搞混。事實上,兩者完全不同。仍然以上面在新浪微博S關注騰訊微博T爲例:SSO的本質仍然是在T上註冊了一個新賬戶,然後使用T上的賬戶去關注T上的另一個賬戶,而你的S賬戶上仍然是沒有對T上的關注;但互聯SNS的效果是你直接在S上關注T上的人,不需要在T上重新生成一個賬戶。如果仍然不理解,那請思考在你不登錄T時,即使你做過了“關注”,在你的S賬戶能否看到T上被你關注的人的消息。

幾大比較知名的互聯SNS系統爲:

既然叫互聯系統,每個互聯SNS之內各個不同實例/服務器間的用戶可以互操作。事實上,這些系統主要分爲兩種協議(以及HubZilla的Zot),每個協議內不同系統也可互操作。

下文將以協議爲主要線索串聯不同互聯SNS系統特點與分別、大概歷史、以及我個人對其看法。其中內容來自我對不同互聯SNS系統的瞭解(包括使用),以及背景閱讀(尤其是下文中將會經常引用其圖片的這篇文章)。

The Federation與The Fediverse

(來自https://medium.com/we-distribute/a-quick-guide-to-the-free-network-c069309f334

一般來說,在OStatus協議(及其衍生協議)下的系統(組成的網絡)被統稱爲The Fediverse;Diaspora協議下的系統(組成的網絡)被稱爲The Federation。

Federation一詞就是“聯邦”之義;Fediverse應該是Federation和Diverse(“多樣的”)兩個詞的組合。

但事實上,如圖中所示,不像商業網絡,The Fediverse和The Federation並非涇渭分明——許多系統同時支持這兩者。比如上面提到但沒有分類的Friendica就同時支持兩個網絡;HubZilla在支持自己的Zot網絡之外,也同時支持這兩者。

之所以最初有協議的分別,除了(不知道有沒有)純粹的感情因素以外,系統的目的是影響協議設計的主要區別。其中,OStatus協議設計爲微博客使用;Diaspora協議被設計來服務更偏Facebook的展板/貼子型社交網絡。於是,The Federation中系統的UI設計脫則胎於Twitter;The Fediverse中系統的UI設計則更偏向Facebook。

OStatus協議這邊稍有更多歷史可講:OStatus協議是GNU Social整合了StatusNet之後爲StatusNet協議改名的產物;而後來,Pump.io在OStatus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改動形成了自己的協議。在2012年冬天之後,OStatus主要被一個W3C工作組維護;而後來,W3C成立了W3C Federated Social Web Working Group,並基於Pump.io的協議制定了新的ActivityPub協議,用以取代OStatus(參考自這裏)。

ActivityPub

2017年W3C將ActivityPub協議立爲推薦的標準,用來取代之前的OStatus協議。

(仍然來自https://medium.com/we-distribute/a-quick-guide-to-the-free-network-c069309f334

多數網絡均轉向支持ActivityPub協議(且許多系統已經實現ActivityPub),但Diaspora*似乎並沒有做此打算。Nextcloud這一本來並不是SNS的系統也將支持ActivityPub協議,作爲跨站/互聯消息的分發機制。

我個人是比較希望各個網絡可以整合在一個協議之下,以減少維護成本。但ActivityPub畢竟衍生自微博客協議,由於我沒有閱讀過其協議內容,所以對該協議對其他形式內容(比如版面/貼子)的支持存在疑慮。

HubZilla與Zot

HubZilla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系統:它沒有選擇使用OStatus或Diaspora協議,而是自己提出了新的Zot協議。就我個人瞭解來看,Zot並不是僅僅另一個協議:Zot最爲標彰的特點是所謂nomadic identity,這一點在其他協議(包括ActivityPub)中並不存在。

簡單來說,nomadic identity允許兩件事:

  • 使用站點A的身份去登錄站點B(同樣,不需要在B上創建賬戶,數據仍然存在A上)
  • 當有需要時,將站點A的身份(包括內容)整個克隆至站點B,並且所有關注了A站點身份的人將自動轉向關注站點B的身份

這兩點特性十分符合我的心意:

  • 遠程認證這點省去了每次遇到新網站均需要重新註冊賬號的麻煩
    • 多年來(大約四年),我一直在(時不時)尋找遠程登錄的機制,而找到的最佳機制是OpenID一類。然而,且不說我至今都沒有弄明白的OpenID版本,OpenID在多數網站上仍然被作爲一種SSO實現:之前提過,SSO本質上也是重新註冊。
  • 身份的轉移則是更多考慮站點切換的問題
    • 由於允許身份轉移,vender locking的情況會大大降低,迫使服務提供方不能選擇壓榨用戶
    • 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站點不再維護),身份的轉移降低了遷移成本

當然,第二條主要在沒有GDPR的時候(+的地區)比較重要——GDPR規定服務商必須允許用戶將自己的數據(用戶自己上傳/填寫的所有數據)導出成機器可讀的格式。但即使是有GDPR,用戶仍然需要想辦法手動告知其他用戶自己的遷移。

一篇文章中,HubZilla直接被稱爲 全包平臺 ,體現了HubZilla的壯志/野心:HubZilla希望(Zot協議)成爲基礎,並且在其上構建各種服務,包括SNS、論壇、數據存儲……

我個人(四五年來)一直比較希望論壇可以被設計爲互聯系統,但一直沒有找到。HubZilla的設計給了我這個希望,且其實現已經部分涵蓋該目的。

使用體會及總結

我個人最近嘗試過Mastodon、Diaspora*、HubZilla,印象中以前也試過pump.io以及GNU Social但記憶不是很深刻。

首先,必須要強調的是,不同於舊式的中心化社交網絡,互聯社交網絡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帶來多種便利,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從舊時代過來的人思維遇到障礙:互聯社交網絡的“官方”只有項目網站,並沒有“官方實例”(雖然官方一般都提供實例使用,但這僅僅是諸多對等實例中的一個)。想要使用互聯社交網絡,請選擇任意一個你喜歡的實例,或是自己搭建一個實例。一般而言,官方或第三方會維護一份(到多份)實例清單(由於去中心化的本質,清單並不全面,但足夠使用),可以從中選擇一個。

基本而言,Mastodon符合其微博客服務的定位,且功能全面(內容、可見性、API及授權控制);另外其多欄的UI算是比較有特點,打破多數微博客服務那種中部瀑布的模式。另外,Mastodon似乎沒有爲動態設置地理位置的選項。

Diaspora*符合正常的以主題爲線索的社交網絡(如facebook)定位,但不包含遊戲等功能。當然,完全可以將Diaspora*當作微博客使用。

HubZilla則是一個全功能的平臺,可以當微博客、長文型社交網絡、相冊、論壇……需要注意的是,HubZilla將每一 頻道 作爲一個主體(每個賬號可以建立多個channel,彼此默認獨立),並且以頻道作爲管理單位。我也試過其nomadic identity,遷移自己的頻道並且保持聯動的更新,其效果的確符合預期。 然而HubZilla的界面看起來總有一種奇怪的簡陋感,即使其每個元素並不給人這種感覺。或許自定義主題後會有所改進,但我僅僅嘗試了默認提供的數套主題。

在測試中,每種網絡內互相關注都很輕易;跨網絡的互通測試結果如下(並沒有測試所有可能的組合):

  • HubZilla和Mastodon
    • HubZilla可以輕易關注Mastodon上的人(以SOME_ONE@MASTODON.INSTANCE形式增加 連接
    • Mastodon上可直接搜索HubZilla上的人(只要該HubZilla實例支持和Mastodon互聯,一般爲ActivityPub協議)
    • HubZilla上以MASTODON.INSTANCE/SOME_ONE形式關注Mastodon上的人似乎有問題,其頭像右下角會顯示“禁止”圖標
  • HubZilla關注Daspora*上的人似乎需要對方的審覈(會在其頭像右下角顯示一個“禁止”圖標)

詳細使用體會見部分互聯社交網絡測試感受

如前面所述,整體而言,我更喜歡HubZilla的設計,於是自己在某一HubZilla實例上安了個窩。(具體地址見個人介紹頁面,這裏不再贅述;如果找不到,歡迎用你所知的任何可以聯繫我的方式詢問。)如果是爲非我自己的人推薦,Mastodon應該是我首推的,畢竟無論是功能還是設計上看我個人都很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