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able_bottom

标签云
Table_bottom

分类
Table_bottom

声明
文章若未特別註明,皆採用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請自覺遵守
Table_bottom

鏈。。。
Table_bottom

存档
Table_bottom

匆匆过客
88840
Table_bottom

功能
Table_bottom

中醫、科學與宗教

寫本文的契機爲近日聽之前緩存的播客《太医来了》《再论中西医之争》一篇,其中講述者的一些觀點和我的不謀而合,但同時仍覺得有不同之處。加之博客的“關於”頁面中極其簡略地提了我對中西醫的觀念,故而忽然覺得有必要將其展開描述一下。

本文儘可能完整地描述我對醫學、中醫、西醫(名稱後文再議)以及各個相關內容的觀點,以及其理由。有不同觀點歡迎討論,但迷信者請自覺閃開。

另:我並非是醫學專業學生或從業人員,所以很可能文中對(醫學直接相關)事情的認知並不準確;但我會儘量將我理解到的東西及其依據描述出來。歡迎指出錯誤之處,但請指出時儘量直指要害,節省大家的時間。

簡單版

  1. 西醫(現代醫學)可信,其可信在於其背後的證據,而非其理論使用“科學”名詞
  2. 中醫可信與否不在於其用了陰陽五行等詞彙來描述/解釋現象,而應該取決於事實
  3. 神棍、騙子不是中醫從業者,其理論、做法及錯誤性不應當和中醫掛鉤
  4. 我經歷過不少中醫手段效果達到其承諾的例子,故而我相信中醫理論中有相當部分可信
  5. 我同樣認爲中醫理論需要更新(現代化),且中醫(從業者)需要更好地和大衆解釋
  6. 現代化≠西醫化,而在於重證據(後驗)、剔先驗
  7. 醫學理論最好可以整合,如果實在無法整合爲一,則釐定邊界、共同使用

继续阅读

丙申有年

(框架乃前天即大年初一所寫)

新年。

昨天一邊聽着春晚一邊在初中班級(微信)羣中聊天,聊着聊着就說到了仙劍四,然後突然意識到它已經是十年前的遊戲了,繼而引發了一波人生苦短的感嘆以及遊戲的回看。恍惚之間,忽然覺得連剛過去的那一年也不真實了起來。

仔細算算,去年一年間發生了許多遠超預期的事情。再加上前些年的事情,一些從小就在學的概念也似乎變得不再那麼確切了起來。雖然初中高中時候政治考試無論如何上不了80%,但當時學的一句話依然毫無疑義地生效:機遇與挑戰並存。

聽聞英國脫歐比美國大選鬧出的事要更令我驚訝,因爲我還記得當年課本中是如何盛讚歐共體和歐盟的,而且從那以後我們都考慮過當歐洲整合爲一個國家之後會是什麼樣子。然而英國居然進行投票脫歐,這點着實讓我深感意外——因爲只有當有大量民意(或者至少“上達天聽”的民意)表明有脫離需求的時候,全國範圍的投票纔有可能出現。更令人意外的是蘇格蘭在此以後再次以號稱獨立來表明留歐的立場、倫敦投票留歐以及許多人出來說自己當初“覺得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脫,所以就投票給脫歐”。而扒一扒英國脫歐的原因,難民問題絕對佔一大頭——畢竟英國在歐盟這麼多年了,歐洲經濟年年都是那麼個樣子,今年基本上只有難民是新問題。

美國大選過後,川普當選,於是我所見到的報導全都一邊倒地在批判川普。然而我還記得,在大選前造勢的時候,希拉里被爆出來的種種醜聞無疑使得她並不應該當選總統。於是好玩的事情在川普當選之後發生了:因爲川普也有很多問題,所以媒體一邊倒地轟炸他,但是不再提希拉里的問題,進而導致一些人覺得應該讓希拉里來。就我所獲知的消息,從候選“人”的角度看,川普當總統是比希拉里更合適的。因爲希拉里的問題會導致上臺之後被之前的各種交易所制,甚至導致整個政府問題更加嚴重;而川普的問題在於他本人所秉持(或者表現出來秉持的)思維,但至少他不會污染政府機構,所以從這點看他是比希拉里合適的。當然了,我又不是搞政治的,說不定川普有什麼黑幕沒爆出來,或者希拉里的黑幕都是假的,但這些在當前的公共知識中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也就按照這些來評判。

不過雖然我覺得川普比希拉里適合當總統,但這只是瘸子裏面挑將軍。天知道美國政府以及黨派都在搞些什麼,從而最終弄了這麼兩個人來當總統候選人。不過這點也反映了美國的一個問題:當兩大黨派都不是玩意的時候,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托起一個更加合理的黨派/候選人。這個也許是政治制度的缺陷,但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如何讓更多人的發聲可以更加平等。

等到川普上臺,大新聞就沒有斷過——他本人的一些言論和做法實在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反政治正確”我是支持的,但“逢政治正確所提倡的東西就反”就已經是另一回事了——政治正確是另一種形式的言論管制,反對管制是好的;但能成爲政治正確的言論和觀點中的多數都是良好的,反它們就不再是反管制而是開歷史倒車了。不過看他的言論,基本上就是不再講普世、不再宣稱要給全人類帶來民主與自由(“幸福”的同義詞),而是“別人死活與我何干,我只要美利堅強大就行”。對美國人來說,這顯然是好的——因爲前面那些年扯普世之類的開銷還是本國公民的稅款,卻沒用在本國人民身上。

作爲一個好歹有點全人類意識以及知道傳說中共產主義一定不可能只在一個國家實現的人,我只能說這都是歷史倒車,實在是看得人唏噓不已——曾經的燈塔國怎麼也破敗到這份田地了。曾經的美國雖然滿口“共產主義不是玩意”,但好歹(名義上)在做的事是在向更好的社會制度、實現全人類的福祉靠攏的,而且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可是現在呢?

然而更可笑的不是美國自己打自己的臉,而是國內網絡輿論。十多年前網絡輿論幾乎一邊倒地在說:美利堅是燈塔、人類的希望,中國一定要效仿美國。當時我朝這邊的應對部門(包括各種官媒)真心是戰五渣,除了扯旗子還是扯旗子。後來的確是隨着中國國力的提升,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原先的說法有問題,開始能較爲理性地分析。而這兩年——尤其是剛過去的一年——網絡輿論開始有了這樣的趨勢:普世價值就是扯淡,原先美國扯着嗓子提倡的所有東西都不好,都不應該要。變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呢?我不知道,但應該和美國自己打臉有關:美國自己開始反自己以前所提倡的“一些”東西了,於是國內一些人忽然信仰崩塌,於是出於一種不明但是普遍存在的原因,他們便從一個極端(美國說什麼都是好的)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美國以前說的都是不好的)。

如果說上面這種輿論風向是可笑,那麼還有一些就是可怕了。由於前些年美國強勢輸出價值觀、我朝毫無招架之力,故而我朝無論如何沒法說美國很不好,所以對美國和美國宣揚的東西給予很高評價,比如什麼三權分立啊、普世價值啊之類的。前幾年的時候我朝國力提升帶來的自信心終於大規模提起了,於是也開始搞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所謂中國夢),試圖驅逐美國之前輸出的價值觀(主要是針對其中的私貨,因爲這種虎皮真心沒什麼可搞的)。然而在美帝自己打臉之後,我朝有那麼一部分人開始將火力集中到了普世價值之類的東西上。平心而論,普世價值這玩意雖然其中有那麼一部分東西是有意識形態在其中的,但更多的內容的確是普世的;三權分立雖然“不適合中國”,但起碼也有一個成功的典型。然而在這一兩年中,人類作爲整體、先進拉動落後之類的觀點慢慢地在被“自己國家強大就行管別人幹嘛”、“落後/貧窮是你自己不努力所以和我沒關係”這樣的東西取代,司法獨立也被人炮轟成“錯誤觀點”而不是“不合適觀點”。再加上最近幾年領導人大規模爲自己著書立傳,隱隱有搞個人崇拜的風氣,接下來幾年會是個什麼樣的確說不來。

扯了這麼半天政治,只是因爲政治是所有人的,所以人們的其他思想、行爲都是受到政治的影響的。而接下來,就是各種政治影響以及經濟發展社會變動下人們的變化。

受美帝自己打臉、開始進行封閉以及我朝宣傳能力上升的影響,相當一些人對我朝很滿意。然而無論一個人對我朝秉持什麼看法,我朝存在的問題還是存在。從前,在美分的眼中所有問題都是政治制度的黑鍋。而現在燈塔國不好用了,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又不能說是政府的問題),怎麼辦呢?那就把黑鍋丟給“傳統”吧,反正人們都覺得自己所習慣性去做或者去認知的東西都是“傳統”。

說來讓傳統背黑鍋實在是有一定歷史了,最起碼我們知道新文化運動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再加上有個叫柏楊的傢伙有本叫《醜陋的中國人》的書,很符合洋奴們的心態從而廣爲流傳,在美分大戰五毛的時代人們已經開始甩鍋給傳統了。當時人們見到什麼社會問題,就長吁短嘆一番,唸唸有詞道“在外國就不會有這種事”,然後口宣什麼“中華民族的劣根性”。

而看看整體社會風氣,資本的確成功了,錢成了絕對主導的度量標準。2006年的《武林外傳》中尚且是“人家會說我傍大款,傳出去多不好聽啊”,而十年後的2016年人們已經可以毫無羞恥地喊道“(王)思聰老公”、“馬雲爸爸”了。

與之相關的還有對待窮人的態度。現在網絡上一大批人的觀點已經固化成了:窮就是懶。早幾年的時候這種說法出現在一些描述非洲貧窮的文章中,是說黑人就是懶惰就是不幹活就是下等人種;後來擴展到了東南亞;而現在已經擴展到了看待國內的狀況。大批的人無視了社會的種種問題,一味地指責貧窮的人;而在看着馬雲的時候脫口而出“馬雲爸爸”。這樣的嘴臉實在是連“嫌貧愛富”都不足以描述了。

2012年的女權主義者還能做出在女廁所安裝立式便器的事(雖然是重複18世紀法國已經發生的行爲),好歹也算是真心實意認爲男女應該相同。然而到了這兩年,“女權主義者”已經開始主動爲男性爲尊添磚加瓦;甚至到了2017年春晚,“女人就是應該疼的”這樣的話也並沒有遭到任何批評。(女權主義者們卻在批別的槽點。爲什麼不同時帶上這一點呢?所以我實在無法理解他們到底是如何認知的。)

 

接下來幾年會是什麼樣,誰也說不好。全球都有封閉的趨勢,但表現方法不一樣,於是產生的影響也會不一樣。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期望世界和平、向更好的社會制度穩步前進。

從何而來的安全

先說引子:

某日在fuubo中轉發微博,提示出錯。反復多次,皆是如此,於是上網頁版的排查。然而打開之後提示“系统检测到您的微博帐号近期存在异常,已锁定部分功能。为保障帐号安全,请立即修改密码。”如圖:

我心想:應該是因爲我在新移動設備的網頁端登錄微博,並且轉發了一個,所以說我有安全風險。那麼既然這樣,就改吧。

然後點擊了修改密碼,然而跳轉到的頁面並不是修改密碼的頁面,而是:https://security.weibo.com/rmabnormal/verifyadd

WTF!

先觀察網址:這是一個通用的頁面,而不是和我賬號直接相關的頁面。(而且其路徑也昭示了其作用。)

然後,看其中的文辭:“请填写一个有效的手机号用于验证您的身份”。

什麼叫“有效的手機號”?由上一個步驟我們知道這並不是我賬號相關的頁面,所以說並不是新浪數據庫中存儲的和我賬號相關的某個手機號。退一步說,即使這個步驟是想要依靠手機號來索引(查明)賬號,那麼也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因爲我從來都沒有給新浪過我的任何手機號!我的新浪微博是使用新浪郵箱註冊的,新浪郵箱的安全通知機制是安全郵箱而並不是手機;而除了微博中公開的信息以外,我沒有在其中增加任何和我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

綜合下來,這個“有效的手機號”只能有一個解釋:任何人的手機號!

重新看看標題和副標題:“解除帐号异常——您的帐号存在安全风险,请按照如下流程解除异常”。莫大的諷刺:我的賬號有安全風險於是受到限制,而解除該限制的方法是使用任何一個人的手機號。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可以用這個頁面填寫手機號,然後通過驗證!

所以這究竟是爲了我賬號更安全,還是不在乎我賬號的安全?

 

這只是某風氣的一個體現而已,其所反映的是網絡上很多企業/公司在推行的一種方案:收集用戶手機號。名義上,這些公司收集用戶手機號號稱是“爲了用戶賬號安全着想”。然而是否有人想過,該做法保證的是什麼安全呢?

首先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獲得用戶手機號之後,服務提供方所採取的方案分爲三種:1、在登錄時就要求手機獲取驗證碼,不正確則無法登錄(或者說兩步驗證);2、在異常時給用戶發送通知;3、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用戶想要修改密碼時)發送驗證碼用以鑑別身份。

當然,還有第四種:只收集手機號,之後什麼功能都不提供。不過由於這種情況顯然並沒有提高安全性,所以就不討論了。

網絡賬戶涉及到的可能不安全之處有這些:1、服務提供者本身泄密;2、用戶將密碼告知並不足夠可信的他人;3、用戶在不可信之處填寫自己的賬號密碼;4、用戶所用設備有惡意軟件;5、用戶密碼過弱導致被暴力破解;6、通信鏈路中數據明文傳輸且受到截獲。

其中第一點要看服務提供方自己的能力以及素質,這點我們作爲用戶只有兩個選擇:1、相信提供商;2、不使用其服務。而受制於很多因素,一些服務我們不得不使用(如教育部將某些學生必需的服務交與一些第三方企業提供),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沒有選擇了。對於這種,一個手機號(無論採取哪種方案)無能爲力。

第二點其核心問題在於用戶本身:爲什麼要將密碼告知於一個不可信的人?互聯網上的例子可能感覺不明顯,我來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們應該經常見到新聞中報導某人受某些因素影響(謊稱中獎、公安等)將自己銀行卡中的資金轉到騙子處。對於這種情況,即使加入手機驗證(無論1/2/3)這一步驟,用戶依然會將驗證碼交給那個人,並不能保證安全。

第三點涉及兩方:1、用戶;2、盜取信息的網站。(順便一提:在我看來,在這種途徑中用戶泄漏賬號密碼,用戶的責任至少有一半。)在用戶這邊,所看到的是一個(無論是否貌似正常的)登錄區域,於是信手將賬號密碼填入;在網站那邊,它可以獲得所有人輸入的賬號密碼,不論是否正確。看起來這時候方案1可以有效解決問題——驗證碼是一次性的,即使對方獲取到了你的賬號密碼,沒有驗證碼也無法登錄你的賬戶。然而這種想法中有一個重大漏洞:假站點如果也要求輸入驗證碼呢?假站點可以通過你給它的真實驗證碼登錄你的賬戶,然後做出一些動作(例如給其他人發消息騙取錢財之類)。而方案2對此束手無策,最多只能事後告知,之後用戶去避免損失擴大(然而需要用戶“主動”,這種“主動”對許多用戶來說是堅決不可接受的);方案3面臨的問題和1類似,甚至還不如1的效果——直到修改密碼前都可以隨意登錄。服務商要求手機在這點中起到的唯一作用(而且需要方案1)就是:提高騙子行騙的技術門檻。

第四點中惡意軟件不包含虛假登錄框(因爲這樣和第三點就一樣了),而是指那些可能竊取用戶賬號密碼的軟件。這樣的話,方案1確實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參考第三點中的分析);而方案2/3則只能事後補救,且一些用戶堅決不願意如此做。

第五點則是(無論國內國外)許多人很容易犯的一種錯誤,而且這些人無論其他人怎麼呼籲,他們都不願意去修改自己的做法,於是導致這麼多年過去依舊大有人在。在該問題中,方案1可以有效解決;方案2/3只能事後補救。(然而如果用戶不願意爲自己的賬戶安全着想而設置較複雜的密碼,那麼爲何還依然要他設置靜態密碼而不直接完全使用動態密碼呢?)

第六點問題關鍵不在用戶,而在服務提供商——明知網絡鏈路不安全,仍然明文傳輸緊要信息。(而這樣不負責人的服務商,如何能讓人相信他會爲用戶的隱私負責?如何放心將手機號交與他?)是的,方案1對此有作用,然而依靠這種方案來掩蓋自己提供服務本身的不安全實在是令人不齒,也令人心驚。方案2/3無用,無須多議。

 

綜上:方案2和方案3對於防止非法獲得賬號信息沒有幫助;方案1在3/6的情況下可以解決該安全問題。而在方案1起作用的事件中,第六點並不是應該放任不管事情,所以該狀況不應當作爲增加手機可以防止賬號信息泄漏的支持,所以實際上只有2/5的情況下可以解決問題。而第四點隨着時代(技術)發展越來越少,早已不復當年之多;第五點所涉及的那些人,指望他們意識到安全問題實在是天方夜譚,其爲了安全而主動增加手機兩步驗證也實在是難以想像的事情。所以說是2/5的情況,其實際效果遠遠比狀況比例要低。

這就完了麼?並不是。我們可以注意到:第四點談論的是惡意軟件的問題,也就是病毒、木馬等東西的問題。一個正常的計算機(是的我已經限定到windows上了)上是沒有這些惡意軟件的,而惡意軟件(在windows vista以後)在用戶合理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下(保持UAC的默認開啓,不下載不受信軟件,不允許非主動開啓的軟件通過UAC權限請求)是很難存在的。我無意在這指責這些人——因爲指責也沒用——而是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他們的智能手機也可以(而且是非常可能)感染惡意軟件!是的,我們到這之前討論的都是電腦的情況,而從來沒有考慮過手機假如不安全會如何!於是我們可以想象這種情況:一個人的手機上有一個可以讀取手機號碼、讀取短信(或是僅僅接收新短信)、連接網絡、開機啓動的惡意軟件(只要這四個權限即可),而同樣是這個人在自以爲安全的情況下放心大膽地在某個地方填寫了自己的賬號密碼,而恰好這兩處惡意都是來自同一方(某甲)!於是乎,這個人的賬號密碼被某甲知道了,而且他每次收到的驗證碼某甲也都知道,於是他的賬號安全在似乎是十分安全的情況下片甲不存。

也許有人會問了:“智能手機上惡意軟件哪那麼容易感染?軟件都是系統進行調控的,有沒有都是可以看出來的。”是的軟件是系統調控的,但是你去檢查一下,看看有多少軟件一次性要許許多多權限(手機識別碼、短信、網絡、自啓動只是基礎,相當多的國產軟件都是幾乎要了一切權限)?它們有的是“大公司”產品,有的只是不明作坊的產品,而其核心問題是:源代碼都不開放,作爲用戶無人能知其究竟做了什麼。更何況,由於我朝沒有官方市場(play store),普遍使用的軟件市場中軟件來路均不明,你怎麼保證自己下載到的都是官方所發佈的版本而不是第三方修改過後僞裝的版本?你怎麼知道自己以爲無害的程序不會在後面偷偷做小動作?

不知在考慮過這種情況後是否會覺得觸目驚心呢?自以爲的安全其實根本無法保證安全,它只是把風險從一個地方移到了另一個地方而已。而不巧的是,該風險是否會存在,其僅僅視乎用戶是否有一個良好的使用習慣——其保證者之前是用戶自己,現在仍然是用戶自己!

保護自己賬號安全永遠只能靠自己:不要輕信任何人、使用更安全的密碼、不亂登錄、儘可能使用受信的軟件/服務(開源軟件)。

 

那羣公司們不可能都想不到(加入手機號能提供的安全十分有限),但一個個仍然採取各種手段或勸或騙地收集用戶的手機號,還給通信公司資金以便能夠給你發短信,其目的何在?真的只是“爲了用戶賬戶的安全”嗎?別忘了,相當多的人可是沒有給他們錢的,他們——作爲以盈利爲目的的公司——憑什麼給你投入啊。

現在人們都很喜歡談論一個說法叫大數據,而且一些(不知道資金從何而來的)媒體煽風點火說“大數據時代用戶將沒有隱私”。這種說法背後的道理在哪?就是因爲一些用戶會在各種地方留下許多自己的敏感信息,而計算機軟件可以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將一個人在各個地方的信息連接起來。該做法的核心在於:有共同項。如果沒有共同項,任憑現在的軟件如何收集信息,也無法將一個人在不同平臺上的信息聯繫起來。聯繫起來之後,會發生什麼就不好說了,例如將你的信息再賣給其他願意出錢買的組織啊什麼的。

這就是爲什麼一個個公司都在收集用戶的各種信息。而爲什麼手機號這麼突出?原因有兩點:1、除了身份證和姓名以外,手機號可以說是一個人最不容易變的地方了;2、用戶往往並不在意自己的手機號,覺得這是“公開”的信息。於是,這些貢獻了手機號的用戶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賣給了那些公司。典型的被賣了還幫着數錢。

 

可以展望一下,當發現現有的收集方法效果不明顯以後,各個公司們還會宣稱:爲了保護用戶賬號安全,全面啓用短信動態密碼,都去提交手機號。是的動態密碼確實有助於保護,但是如果我沒帶手機或者手機沒電的時候該怎麼登錄我的賬號?更或者手機被偷了呢?我在手機上所登錄的所有賬號怎麼辦?

再下一步,公司們應該不滿足於手機號,估計就該收集身份證號了……至於名目嘛,我也可以幫他們想好:爲了確認用戶的身份,減少詐騙現象的發生。扯淡!你作爲一個企業而不是公安部門,如何而又如何能被允許驗證我提交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實?真的出於某種明目而一定要對應賬號和身份,可以,叫政府來建立和管理數據庫——我寧願相信政府(不出敗類)也不願相信這些公司(不會拿我的身份信息去做別的事情)。

 

時代變了,手段變了,而事情的本質沒變。同樣的,用戶的隱私也一直在自己手裏,只是看自己是否願意去保護。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異道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在兩點:一、知識差異;二、思維(知識運用)差異。

而就是這兩點差異,造就了世上許許多多迥異之人。有人能成爲久遠朋友,還有的衹是露水之交。如果運氣好,身邊或許就能有知己;而反之,則會像伯牙一般空悵爲人。

《離騷》中有這樣句子:“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與相似之人自是無話不談,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對相異之人,卻深感“話不投機半句多”。

簡單

對“簡單”二字的不同理解,是人們思維的極大差異之處,也是人與人是否“投機”的重要分別所在。

對於我來說,“簡單”就意味着較少的記憶量。

對某種理論來說,需要記憶的東西分爲兩種:1、理論基礎;2、特殊情況。如果要學習某種理論,那麼理論基礎斷不可避免。所以特殊情況的多寡就決定了這個理論是否“普適”,對我來說也就意味着它是否簡單——特殊情況有礙推理連貫性及速度。且有云“大道至簡”,雖然人類現今的理論無法達到那種地步,但是我們總是期望能達到。

而由於世界本身複雜多彩,記憶量少了也就意味着推理增多了。對於許多人來說,推理是不可接受的——雖然我不明白爲何會有這種想法。於是對這些人來說,這種“需要推理”的東西令人生厭,自然就把它歸到“複雜”裏面去了——因爲“複雜的就是不好的”。

至於我爲何會產生這種想法,也許是因爲我想學的東西太多,而深感自己記性不好而推理能力尚可,所以希望儘可能減少記憶量以降低難度。畢竟,推理總是相似的,即使換一種理論,原先的推理方法也往往適用。

知識

之所以說到對“知識”的不同理解,主要還是因爲不同人對知識“運用”的不同態度。

在我看來,祇要可以,知識是應該拿來運用的。而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的“知識”是一堆死數據,因爲嫌麻煩而不願去訪問。

來個小例子吧:

我們學校在陝西。夏天中午時候,宿舍(猜測學校所有宿舍應該都如此)內估計不到30℃,因爲不怎麼活動時衹稍感覺熱;而陽臺溫度比屋內要高很多且有太陽直曬。夜晚之時,在宿舍內會感到熱(屋內有一綠皮火車內那種搖頭吊扇),而陽臺很是涼爽。在中午之時,我傾向於把窗戶關掉;而晚上傾向開窗。

原因很簡單:儘可能阻斷熱傳導。即:中午外面熱很多,關窗可以減少熱對流,儘可能保證屋內涼;晚上外面涼,開窗增大熱對流,降低屋內溫度。

而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卻收穫如下被斥:“麻煩”、“沒事找事”、“就開個窗戶還扯什麼物理原理”。同時還附送了一句話:“就你有知識。”.

智能

智能之於計算機,其核心在於能夠自動做用戶想做的,並且不做用戶不想做的。

而如今的“智能手機”其實並不大規模具備這樣的功能,而僅僅在小部分具有,例如可以直接辨認網址、電話號碼,可以連接許多不同程序之間的數據(如“分享”功能)。但是除去這些過去(電腦上,尤UNIX系)就有的功能,它們又有什麼更加強大的功能呢?鼠標換成觸摸屏?少量被人定義好的手勢?別開玩笑了,這並沒有變化,衹是他人(屬商業公司)的宣傳造勢而已。

智能需要更多的聯通與協作,不然是難以實現的。在這方面,目前的三大智能手機平臺中,不得不說Android是做得最好的,因爲它提供了“可能”,而另外兩個並沒有。

 

多年未見有此類軟件,故而自己開發了一個:Easer。該軟件旨在特定狀況/情境下自動執行一些任務,諸如到家自動打開WiFi,半夜自動靜音之類。有興趣者可去F-Droid下載試用(在軟件頁面的中下部有Easer的各個版本,及apk下載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