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able_bottom

标签云
Table_bottom

分类
Table_bottom

声明
文章若未特別註明,皆採用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請自覺遵守
Table_bottom

鏈。。。
Table_bottom

存档
Table_bottom

匆匆过客
83592
Table_bottom

功能
Table_bottom

中醫、科學與宗教

人云E云 posted @ 2018年3月25日 00:18 in 生活記談 with tags 中醫 西醫 現代醫學 現代 科學 迷信 , 497 阅读

寫本文的契機爲近日聽之前緩存的播客《太医来了》《再论中西医之争》一篇,其中講述者的一些觀點和我的不謀而合,但同時仍覺得有不同之處。加之博客的“關於”頁面中極其簡略地提了我對中西醫的觀念,故而忽然覺得有必要將其展開描述一下。

本文儘可能完整地描述我對醫學、中醫、西醫(名稱後文再議)以及各個相關內容的觀點,以及其理由。有不同觀點歡迎討論,但迷信者請自覺閃開。

另:我並非是醫學專業學生或從業人員,所以很可能文中對(醫學直接相關)事情的認知並不準確;但我會儘量將我理解到的東西及其依據描述出來。歡迎指出錯誤之處,但請指出時儘量直指要害,節省大家的時間。

簡單版

  1. 西醫(現代醫學)可信,其可信在於其背後的證據,而非其理論使用“科學”名詞
  2. 中醫可信與否不在於其用了陰陽五行等詞彙來描述/解釋現象,而應該取決於事實
  3. 神棍、騙子不是中醫從業者,其理論、做法及錯誤性不應當和中醫掛鉤
  4. 我經歷過不少中醫手段效果達到其承諾的例子,故而我相信中醫理論中有相當部分可信
  5. 我同樣認爲中醫理論需要更新(現代化),且中醫(從業者)需要更好地和大衆解釋
  6. 現代化≠西醫化,而在於重證據(後驗)、剔先驗
  7. 醫學理論最好可以整合,如果實在無法整合爲一,則釐定邊界、共同使用

完整版

釋名

討論問題前,有必要對本文中將用到的部分(重要)名詞的含義加以簡單描述——部分詞的更多解釋及/或理由見後文的討論。

  • 中醫
    • 指中國(主要是華夏/漢)傳統醫學方法,尤記載入醫術的部分
    • 偏方、傳言乃至迷信等不在本文的“中醫”範疇
  • 西醫
    • 本文用做“現代醫學”的同義詞
  • 現代醫學
    • 指現在最廣爲接受使用的醫學方案(主要指其知識獲取及有效性驗證兩方面)
    • 如果我對“循證醫學”這個詞的理解沒問題,那麼現代醫學的代表方案及爲循證醫學
  • 科學
    • 指一種方法論/思維模式,強調假設及求證的嚴謹,以理性爲指導
    • 本文中僅指代以“拆分”(拆分物體爲物質,拆分物質爲分子,拆分……)爲基礎原則/理念/理想,且發展出我們現有物理、化學等學科結論的這一體系;不泛指其他可能的類似體系(例如……外星人科學?)
  • 迷信
    • 指一種思維模式,其對一個觀點(即“理論”)的相信/信任程度不取決於證據/求證,而且往往排斥求證
    • 其一大特點是不接受質疑、不看事實,一切以是否“符合‘理論’”爲出發點

由於中西醫之爭太過龐雜,其中實際上含有多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故而,討論它們時需要將其分開來討論,否則討論並不會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爲太複雜)。

粗看起來,爭論焦點在於:

  1. 中醫是否可以使用
  2. 中醫是否有效
  3. 中醫是否可以取代西醫
  4. 西醫結論(尤其是部分重大疾病、【尤不致命的】慢性疾病以及疑難雜症)是否可以相信,及相信多少

表象上看,這是對醫學的質疑。但實際上,在討論前對“討論者”進行分類更爲要緊。

《再论中西医之争》中,田吉順醫生將討論者分爲四類:

  1. 狂熱中醫粉
  2. 溫和中醫粉
  3. 溫和中醫黑(西醫粉)
  4. 狂熱中醫黑(西醫粉)

他認爲,這裏的關鍵不在於是中醫粉還是中醫黑(西醫粉),而是是否“溫和”——其中“狂熱中醫粉”和“狂熱中醫黑(西醫粉)”其實是一路人,只不過碰巧所信奉的理念不同,而且這兩種人不可能說到一起去;而兩種“溫和”派則是可以在一起討論問題的。

我的分類和他的非常相似(除去多出來的部分,則幾乎一樣),但我認爲他的理念和他的說法其實有所不吻合。故而,下文將從我的分類方法開始,展開討論各個狀況;之後在理性派的角度上討論我對中醫西醫的態度。

分類

我的分類方法是這樣的(某種程度上說是“按順序”的):

  1. 狂熱者
  2. 中醫信奉者
  3. 中醫相信者
  4. 中醫不信者
  5. 西醫信奉者

其中2、5分別對應田吉順分類法中的1、4;而田吉順分類中的2、3被合併在4中。

接下來會將各個分類展開描述,並解釋理由。

狂熱者

“狂熱者”指的是僅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的人,在當今的主要表現(如果不仔細區分)經常會被人誤認爲是狂熱中醫粉。

狂熱者的一大特點就是相信各種“神論”,比如當年张悟本的“綠豆治百病”理論。

這種人會將神論當作醫學理論來相信,並且(在討論/傳播神論時)拒絕接受醫學理論的“否定”。

中醫信奉者

中醫信奉者指的是那些嚴格相信中醫(尤書籍)理論的人,但他們未必不接受西醫治療(雖然往往並不)。

其一大特點是在中西醫結論相衝突之時毫不猶豫選擇信任中醫結論。

在他們的觀念中,中醫遠超西醫,故而(假如中醫被更爲廣泛使用/研究後)西醫實際上是可以完全被取代的。

該分類的重點在於“狂熱”,即不(實事求是)考慮效果地相信。所以(上文也提到)這類人和西醫信奉者其實是一類人,只不過恰巧這一類信奉的是中醫,而另一類信奉的是西醫。

中醫相信者

中醫相信者指的是相信中醫在部分場景有效,同時也相信西醫在部分場景有效的人。取決於不同的人,這兩種“場景”未必互斥。

這類人的核心理念在於“有效性”,即無論你的理論是什麼,拿出效果證明你的有效性(類似於“不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這類人基本不會認爲“理論”掌管一切,而是認識到“理論”僅僅是對現象的總結,故而存在錯誤的可能。

中醫不信者

中醫不信者指的是(幾乎)不相信中醫有效,而主要相信西醫(現代醫學)的人。他們知道現代醫學仍然不完善,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但認爲中醫和其他替代醫學一樣,有效性存在很大疑問(甚至其實完全沒有效果)。

取決於對中醫的“討厭”程度,這類人有的不排斥接受他人提供的(無明顯副面效果的)中醫治療方案(即田吉順分類中的“溫和的中醫粉”),有的完全不接受(即田吉順分類中的“溫和的中醫黑”)。

類似於中醫相信者,他們也不認爲“理論”掌管一切,但他們不相信中醫理論的“準確性”(即認爲中醫理論——除了健康常識外——幾乎沒有什麼正確刻畫的地方)。

西醫信奉者

西醫信奉者指認爲西醫理論就是一切,而且只要沿着現有的醫學方法研究下去就可以解決一切醫學問題的人。

類似於中醫信奉者,但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將西醫(而不是中醫)的理論奉爲圭臬。

我見

從分類及對分類的簡單闡釋中,看得出其實這其中又可以組織成兩類:

  1. 迷信者
  2. 不迷信者

其中分類1、2、5均是迷信者,而3、4則不是迷信者。

注意,雖然“迷信”和“科學”兩者幾乎是互斥的,但5依然是迷信者——5迷信的是“到現在爲止的科學(醫學)結論”。

我本人是極其反對迷信的,因爲無論你迷信的是什麼(玄學、科學、宗教),你都將只能接受推廣(對現有理論的擴充),而不可能接受理念的更新(對現有理論的推翻)。而我不認爲人類到目前爲止的(無論什麼)理論(框架)已經完美,只需要對其擴充就好了——畢竟歷史上無數這麼說的人都被證明是錯的,而最近一次有人這麼說話不過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事情(之後就被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以及各種新實驗結果、結論瘋狂打臉)。

而在不迷信者中,3、4在理念上的區別在於是否相信中醫有可取之處(即按照中醫手段是否可以【可靠】治癒部分疾病)。展開來說:中醫相信者一般應當是經歷了一些依靠中醫手段有效治癒疾病的事件(自己或自己親近的親朋);而中醫不信者要麼是從來沒有經歷過中醫手段治癒疾病的事件,要麼是認爲所有的經歷的中醫治癒疾病的事件均是巧合。

如在“關於”頁面中所言,我個人屬於中醫相信者——我本人有慢性胃病,經中醫手段的確有明顯好轉(且停止用藥後並不會復發,除非我作死猛吃生冷食物);我母親手上有溼疹(中醫說法;西醫則並沒有給出一致的病名,所給過的包含神經性皮炎、內分泌失調),依靠當下西醫手段只能塗抹某種藥膏緩解(且一旦不塗抹則立即反復),而中醫手段雖並不全部有效(其中部分和使用西醫手段結果類似,還有部分稍好但效果也均逐漸下降;不過對該病症,這些手段幾乎都是外用藥,極少需要內服藥)但最近嘗試針灸後效果明顯。

的確,我個人(包括我母親)的例子並不能“證明”中醫的確有效(就如那位爲了反對“掰手指關節會導致關節粗大”而堅持掰同一隻手數十年的人一樣),但我們都知道醫學“結論”其實是統計結論,而統計結論是由大量(無主觀偏差)樣本組成的。故而至少我是一個例子——如果需要統計數據,我好歹可以爲其做個貢獻。

同樣的,我也相信西醫的結論以及效果,尤其是對於常見病症的研究結論(及用藥方案)。我從小到大吃過糖丸、注射過各類疫苗、經歷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吃過抗生素、激素、維生素——這些經歷過病理實驗且有大量臨牀樣本的手段其實更值得我信任。

但又回到最初的問題:信任西醫就不能相信中醫了麼?未必,甚至我覺得必然不是。

且不說許多病症在西醫上仍毫無頭緒(於是被歸爲疑難雜症,只不過現在的西醫將它們叫做“內分泌失調”和/或“神經紊亂”),即使是一些有頭緒的病症也未必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這時候爲何不可以尋找其他方案來治療,尤其是當“其他方案”成本完全可以接受且沒有副作用的時候?更何況中醫在許多病症上的確有可證明的效果(如果你認爲各中醫論文結論是錯的,那麼請先讓論文撤稿,或是發表/公佈你的研究成果),爲何不可嘗試之?

在那些中醫不信者中,有部分人心中其實也有一種執念(或者說是迷信)——凡是使用陰陽五行等方式描述的東西都是錯誤的。這種思維來源於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對迷信的駁斥,但成型於個人無法分辨“對事物的描述”和“事物的本質”——帶正電荷的粒子(離子)與陽離子描述的是同一東西,它的本質並不因對其的描述不同而改變。

中醫的問題

上面討論已經很明確說明了:西醫值得信任,而我個人也相信中醫(在許多方面的)有效性。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認爲中醫很完美,不意味着我認爲現在的中醫執行者做得很好,也不意味着我會無條件相信中醫。

在我看來,現在中醫和西醫相比,其問題主要有三點:

  1. 可信度
    1. 理論看起來的“合理性”
    2. 理論的證據支持度
  2. 可操作性
    1. 理解難度
    2. 使用難度
  3. 可創新性

實踐上,這三者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人們對中醫的信任與不信任。

中醫理論看起來很“圓融”,這是長年對中醫理論的不斷改進及套用陰陽五行框架而產生的結果。(事實上,套用陰陽五行框架的東西幾乎都很“圓融”。)但即使就我個人所瞭解來說,中醫理論主要是經方和陰陽五行切合比較好,而非經方套用陰陽五行總是怪怪的(當然也可以說是我“學藝不精”,畢竟我專業並不是中醫);而且中醫也並不僅僅包含陰陽五行框架的理論——比如針灸的經脈穴位就並不嚴格應和陰陽五行(當然,長期實踐下,歷代理論家逐步試圖將兩者結合起來,最終造就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理論)。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圓融“的陰陽五行框架導致中醫理論難以跨越自己現有的體系——明知有些病症難以用陰陽五行(來簡單)解釋,但又不得不試圖解釋;明知有些治療方案不符合陰陽五行,但它們就是有效。更何況,爲了試圖解釋,陰陽五行框架被弄得愈來愈複雜,而也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反正普通人看不懂,那騙子們就利用這點(以及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追求)而胡編亂造,爲自己牟利。

所以,超越現有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勢在必行——無論是打破陰陽五行,將之徹底拋棄;還是重塑各個詞的定義,重構陰陽五行。

超越現有理論將帶來可操作性更高的新理論——之前那些爲了迎合舊理論而強行放入的“補丁”將不復存在,這將使理解複雜度以及運用複雜度同時降低。當然,這個路很長,但科學史上這種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它們的經驗可以當作參考。同樣地,就像科學史上對舊理論的揚棄一樣,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的陰陽五行論(解釋及指導應對一部分病症)以及一個複雜的新理論(解釋及指導應對更多的病症)。

上面這點的實現主要取決於中醫的可創新性,而可創新性和理論的證據支持度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西醫之所以可以令人信服,就是由於其結果的可重複性(以及爲保證可重複性而進行的各種測試/ 實驗);而西醫理論則是構建於事實(實驗)之上,故而也令人信服。而中醫理論(看起來)沒有相應實驗作爲支撐,所以較爲難以讓人信服。這是要害,也是我個人覺得應當較爲優先解決的問題——無論是構建新的實驗設計方法,還是設計新的結果統計/歸納手段(當然,基本的數學理論總是要遵守的,不然這就明顯是錯誤的了),亦或是(如果已經有大量實驗作爲支撐)加大對實驗結果的普及告知。(當然,我知道中醫中有些【也許是很多】病症/現象並不直接“對應”一個西醫病症/現象,所以纔說要構建“新的”東西。)

醫學的目的在救治傷患,它不應該是哲學之爭的戰場。

無論是N大系統+細胞+生物化學,還是陰陽五行+經絡,亦或是其他有或者沒有理論的方法,只要它們有效(且沒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都應該被用在醫學上造福人類。

而在此途中,更優秀(描述更準確)、更簡潔(不晦澀難懂)、更廣納(可以解釋更多現象)的理論(和手段)應當是人們所追求的方向。而原教旨主義應當是所有人的公敵——原教旨者拒絕接受“其他”的可能正確性,因而會拖累(甚至阻擋)更好理論(及手段)的形成。

  • 无匹配
CG Board Model Paper 说:
2022年9月05日 12:17

CG Board Model Paper 2023 Class 9 Pdf Download with Answers for English Medium, Hindi Medium, Urdu Medium & Students for Small Answers, Long Answer, Very Long Answer Questions, and Essay Type Questions to Term1 & Term2 Exams at official website. CG Board Model Paper Class 9 New Exam Scheme or Question Pattern for Sammittive Assignment Exams (SA1 & SA2): Very Long Answer (VLA), Long Answer (LA), Small Answer (SA), Very Small Answer (VSA), Single Answer, Multiple Choice and etc.

pscmodelpapers.in 说:
2023年5月02日 14:25

PSC Model Papers 2023 Aspirants who had Registered for the Board 12th Class Exam can Download the Previous Paper When Board Announces the Dates to Download the Question Paper. pscmodelpapers.in Board Question Papers will be Provided Very Soon Through Online Mode and all the Applicants Should Visit the Official Page Regularly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Previous Paper, Examination Date. Check the Below Provided Detail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oard Model Paper.


登录 *


loading captcha image...
(输入验证码)
or Ctrl+Enter